踢掉一个女的···很困扰··
不过谢谢宽中的日文学会会长跟委员们··

日文学会-从一开始无限的热情认知了友爱和奉献
1月9~11日 神节上满眼的幸运吉祥物。买来幸运细竹,向掌管商业的财神
大阪 今宫戎
神社 日语称“
恵比寿”)祈求生
意隆。
大阪市浪速区在关西等地的很多神社举办的财神节中,以今宫戎神社的规模尤为盛大,每年有100万香客前来祈求生意兴隆和生活幸福。在关西地区方言中被人们亲切称之为 “EBESSAN”的“恵比寿”既是商业之神,也是渔业之神。财神节上代表买卖兴隆的饰物“福竹”,人们都喜欢把它带回
家,“福竹”上饰有小金币、加吉 鱼、米袋等大量喜庆物品。财神节是江户时代大阪作为商业城市兴盛发达时遗留下来的盛大节日。10日当天为主要节日,前一天称为“宵戎”,后一天称为“残福 ”。如今横跨在道顿堀河上的著名的戎桥,就是当初为了方便人们去今宫戎神社参拜而修筑的。
关于为什么要争第一,有各种说法。或许因为这个节正好赶在正月里,人们内心希望在新年伊始之际最先接触神佛的力量;也可能是因为三吉神社供奉的是力量之神,竞争中越是强势的人越有机会触及神力,才使得场面如此激烈。
还有一些游客,为了触摸连在梵天上的三角形护符而纷至沓来,据说护符中蕴藏着神灵之力,这也给节日增添了不少热闹气氛。积雪的寺院内,得到供奉的“梵天”幡杆成排插列,场面甚为壮观。这些幡杆,据说过去都是供奉在太平山山顶的“奥宫”里的。
札幌变身为雪之博物馆!
国际色彩浓厚的日本最大规模雪节
2月的第2周,为期7天
札幌大通会场、薄野(Susukino)会场、SATORANDO会场
札幌市中央区、东区
札幌市内的三处会场矗立着大大小小的雪雕,包括外国游客在内每年有200万人前来观赏。其中,主会场的大通公园正好位于市中心,1.5公里长的区域内俨然 变成一座白雪的博物馆。位于大通西11丁目的国际广场是“国际雪雕比赛”的会场,每年,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10余个团体参加比赛。因为会场原本就是公园, 所以无论何时都可以自由参观。夜幕降临,华灯衬托下的雪雕分外夺目(至22:00)。因夜景而闻名的“薄野会场”上所展示的冰雕给人带来梦幻般的感觉,在 这里,您可以欣赏到将螃蟹、墨鱼、鲑鱼等北海道特产镶嵌于冰雕中的充满奇思妙想的作品。
从2006年起,农业主题公园“札幌SATORANDO”对外营业,也成为雪节会场(9:00-17:00)之一。这里有孩子们喜爱的100米雪滑梯、雪迷宫等游乐项目,还可以体验乘坐热气球、漂流船等穿越雪原的感觉。
此前,大型雪雕的制作以及积雪的搬运在很大程度上仰赖自卫队员的协助。自从自卫队被派往伊拉克后,这些工作主要由市民志愿者来承担。
蜡烛点亮的3000盏灯笼,带您体验古代梦幻世界
2月3日
奈良 春日大社
奈良市春日野町
奈良的春日大社在这一天和8月14日、15日的三天,从18:30到21:00,会把寺院内的3000余盏灯笼全部点亮。这项活动从800年前开始一直延 续至今,院内部分灯笼是战国时代的武将(武士)所供奉的,大多数则来自于普通市民。烛光摇曳的情景,令人感觉仿佛又回到了无电时代,甚是神秘。灯笼、映在 河水中的灯影以及神社红色建筑,显得是那么得和谐和美丽。
灯笼中既有用石头做成的“石灯笼”,也有垂吊在走廊上的“吊式灯笼”。石灯笼上粘贴着写有祈愿的和纸,由参加者亲手点亮烛光;回廊上的吊式灯笼形态各异,千姿百态。似乎意味着有多少祈愿就有多少盏灯笼。一想到过去,这些灯笼每晚都是通明的,也叫人心生感慨。
2月3日也是从冬季迈向春季的转换点,日语叫做“节分”。一大早就有人开始兜售祈求长寿的豆子、护符、匾额等。白天外出,去寺院内散步也是很惬意的事情。夏季,还能见到有人穿着古代和服跳舞的场景。
雪国夜晚的幻想世界 在雪房子里与孩子们畅谈
2月15日~16日
秋田 横手市政府前 道路公园等地
秋田县横手市
在堆砌起来的雪山里挖出的房屋叫做“雪屋”(日语称“KAMAKURA”)。在横手市内,每年都会搭建起100多个“雪屋”和无数的“微型雪屋”。白色雪 屋中透出的点点灯光闪烁在寂静夜色中,那情景真是别有一番情趣。据说雪屋节起源于焚烧正月里的装饰物敬献神佛的仪式和孩子们轰赶糟蹋田地的乌鸦的仪式,距 今已有400年的历史。“雪屋”内设有祭坛,孩子们供奉美酒与年糕来祭祀水神,以求水神赐予好水。雪屋中的孩子们还会操着秋田方言招呼过往的行人“请进雪 屋来吧”、“请品尝甜酒吧”,进到雪屋中,大家边品尝年糕和点心,边愉快地聊天。由此可知,“雪屋”原本是用来请人入内的,而现在,在市内横手南小学的校 园里,出现了无数亮灯的小“雪屋”,也显得格外浪漫。
午夜时分举行的刺激而奇异的节庆活动 裸身男子们争抢幸运物
2月的第三个周六
冈山 西大寺
冈山市西大寺内
日本三大奇节之一。9千名赤裸男子(系1条兜裆布)为了抢夺住持从4米高窗扔出的直径4公分、长20公分、名为“宝木”的两个幸运物,展开激烈争夺。如若 谁能幸运地抢到“宝木”,并且插在盛满稻米的米升上,那他就是当年的“福男”,可以获得一年的幸福。另一个幸运物为柳木片捆儿,会扔出100组,即便如 此,要想抢到手也绝非易事。
节日据说是从500年前信徒们抢夺住持散发给香客的名为“牛王”的纸制护符开始的。这纸制护符是住持从正月开始进行的修行结束的证明。因为得到它的人颇遇好运,所以越来越多的人想得到它。但是纸片很容易就被扯碎,所以后来改成了木片。
伴随着“哇哮矣、哇哮矣”的号子声,赤身男子们进入到寺院内。尽管是严寒季节,但迫不及待的热情已叫人热血沸腾,人们开始向男子们泼水。时针指向凌晨时 分,所有的灯光瞬时都熄灭,宝木刚被扔出,激烈的争夺战就开始了。你刚幸运地抢到手,就有他人上来夺,俨然一场橄榄球比赛。参观需要收费,并备有保证参观 安全的观览席。
节日当天18时,还先期举行由小学男生参加的“裸身节”,孩子们上场争夺年糕或宝筒。
人们为预祝丰收,在市区各处翩翩起舞。
宣告北国春天的到来,展现农耕作业场面的舞蹈
2月17~20日
青森县八户市新罗神社 八户公会堂、市政府前舞台等
青森县八户市
被称作“太夫”的舞者与吹笛人、敲鼓人、打钲人、歌手等10~30人组成一组,沿街游行。每年,都有包括儿童组在内的30余组团队身着艳丽的服装参加游行 队伍。古时,在祈求丰收的庆典活动中,人们手执农具“朳(EBURI)”起舞,丰收节的日语发音“ENBURI”由此而来。
舞蹈展现的是农耕作业场景,分为舒缓的“NagaEnburi”和英武活泼的“DousaiEnburi”两种。舞蹈团队在17日清早参拜过新罗神社后出发,人人头顶一种叫做“乌帽子”的大黑漆帽。其中舞者“太夫”所戴的黑漆帽象征着农耕作业中不可或缺的马匹的颈部。
节日期间,还会上演旧时在王公贵族宅邸大殿上所跳的“御前朳”以及夜间点火跳的“篝火朳”等,届时您可以欣赏到各种不同形式的舞蹈。如果想细细观赏舞蹈,建议您去八户公会堂;如果想了解历史、体验如何制作黑漆帽,那么建议您去南部会馆。
丰收节也被称作“报春节”,可以说表达了北国民众期盼春天到来的心情。
3月
千年传承的节庆活动。僧侣们汲取医治百病的清水,手持巨大的松明火把奔走。
3月1日~14日
奈良东大寺
奈良市 杂司町
“东大寺”因巨大佛像而闻名。“汲水节”就是“东大寺”的僧侣向二月堂的主佛十一面观音忏悔罪过,同时利用14天时间祈祷世间的太平和农业丰收,这项祭典称作“修二会”,自752年起传承至今。
汲水节期间最不能错过的,是“火把”活动。僧侣们手里挥动着巨大的火把,在二月堂的回廊内奔跑。据说如果能沾到火星,就可以躲过坏事。
“汲水”在13日清晨进行,是整个活动的高潮。僧侣们汲取只有这天才会在寺庙建筑前涌出的水,供献给神佛,据说这水具有医治百病之神力。
涌出的水是人们花费10天时间,通过地下从福井县小浜市引来的。至今,每年的3月2日,福井县的神宫寺都会举办与“汲水”相对应的“送水”仪式。
汲取来的水次日将被移入水罐中,然后再将1200年来源源不断进行补水的另一水罐的水稍加注入后保管起来。
3月中旬的周末
滋贺县近江八幡市 日牟礼八幡宫
滋贺县近江八幡市 宫内町
周日的夜晚,人们围在熊熊燃烧的“左义长”四周,伴着四溅的火星跳起群舞。该节也因此被称作“近江八幡火节”。
“左义长”指的是在用新稻草编成的约2米宽的火把上,立3米长的竹竿,再用数千张红纸装饰成的“花车”。“花车”当中载有用海产品和粮食做成的代表该年份干支的动物。制作花车时,各镇都纷纷献计献策,用钱上也毫不吝惜。
“左义长祭”相传是16世纪新移居到这里的人们,对于该神社每年4月份举办的使用大型火把的节庆活动大吃一惊,并作为与此相抗衡的节日而举办的。这也是为什么原先作为迎新火节的“左义长祭”在3月份举办的原因。
正午前后,十几辆“左义长”花车抵达日牟礼八幡宫。首先进行评选,之后,在“翘呀来、呀来呀来”的号子声中被抬出八幡宫进行沿街游行。抬花车的人叫做“舞 女”,所以即便是男子也要化上美丽的妆容。这么做的理由要追溯到战国时代,据说那时的武将织田信长(Oda Nobunaga,1534-1582年)在正月里举办盛大的“左义长祭”, 信长本人就亲自化妆并上场起舞。次日进行自由游行,行至傍晚,再次将左义长花车抬回神社,节日气氛也随之达到高潮。
在火山“阿苏山”举办的火节。放火烧山后,山上会浮现出日本最大的汉字。
3月上旬~下旬
熊本县阿苏市 往生岳 阿苏神社
熊本县阿苏市 南阿苏村、西原村
这是九州阿苏山附近的各镇举办的为期1个月的火节,与此同时,为保护牧草而放火焚烧草原的“烧荒”也在各地上演。火节的主打节目是3月的第2个周六、周日 在往生岳山上举行的“大火文字烧”活动。火苗燃起后,山腰上会呈现出长达350米的巨大“火”字。四周烧荒火势也逐步扩大,熊烈壮观的场面会一直持续到深 夜,令人兴奋不已。
还有一处不能不看的,就是一宫阿苏神社在3月中旬举办的“撒火祭神仪式(日语称“火振神事”)”。在祈祷丰收、庆贺神灵婚礼的仪式上,当女神的神体驾到, 人们同时点燃火把并用力挥动,层层叠叠的火环带给人无限遐想。这项活动谁都可以参加,但活动的举办日因天干地支的原因每年有所不同,因此,请一定确认好后 再出发。
另外,3月下旬,邻近的西原村会举办“山神祭”,在这里,您可以看到平时难得一见的夜晚烧荒场面。
各镇精心烹制的阿苏牛肉烧烤料理也十分值得品尝。在距离阿苏站较近的“花阿苏美”还有日本唯一的“豆腐博物馆”。等阿苏火节结束后,还有樱花烂漫的季节等着您呢。
在象征鎌仓的神社里,再现日本中世纪武士社会风情
4月的第2个周日~第3个周日
神奈川县鎌仓市“鹤冈八幡宫”
神奈川县鎌仓市雪之下
12世纪时,鎌仓与京都同为日本的政治文化中心,而鹤冈八幡宫正是代表鎌仓的历史名刹。在该神社举办的“鎌仓祭”上,由神輿、乐队等组成的游行队伍,使得整座鎌仓城热闹沸腾。
“鎌仓祭”期间的主打节目是第2个周日在鹤冈八幡宫上演的“静之舞”和第3个周日举行的“流镝马”。
“静之舞”在“舞殿”上表演,舞剧再现了美丽的舞蹈名家静御前(Shizuka Gozen,生卒年不详)怀着对武将源义经(Minamotono Yoshitsune,1159-1189年?)的爱慕之情在敌人面前起舞的场景。在日本,静是广为人知的悲剧女主人公,因为她曾经是义经的恋人,被强行 分开后,不幸落入敌军武将源赖朝(Minamotono Yoritomo,1147~1199年)的手中。不仅如此,静还不顾悲惨遭遇,在舞蹈中处处流露对义经的思念,结果惹恼了敌人,不仅自己被幽禁,孩子也 遭到杀戮的命运。
“流镝马”再现了日本中世纪武士骑马射箭的技艺。武士们一边在约200m的马场上飞奔,一边瞄准射靶开弓。据说这项活动是武将源赖朝 (Minamotono Yoritomo,1147~1199年)为提高武士的精神力量,将其作为神社的庆典活动而推广起来的。遗憾的是,近年来,拥有这种技艺的人越来越少。9 月份举办的是正式的“流镝马”比赛。
重现15世纪的盛装游行场面与匠人的精湛技艺
4月14日、15日
岐阜县高山市 “日枝神社”
岐阜县 高山市 城山
春季的山王祭与10月份在樱山八幡宫举办的八幡祭合称为高山祭,在日本堪称最华美的节庆活动之一。千人组成的游行队伍蔚为壮观,无论是身着的服装还是演奏的乐曲,都令人感觉仿佛又回到了15世纪。
最有人气的莫过于头戴插有鸟羽的斗笠、一边敲钲打鼓一边行进的“斗鸡乐”和身披狮子头道具跳的“狮子舞”了。跟在游行队伍后面的是10余辆华美的“花车 ”,花车上载有能做出各种动作的“活动偶人”,偶人上设置了各种巧妙机关,令观者无不瞠目结舌。夜幕降临,在100多盏灯笼的点缀下,花车愈加绚丽夺目, 充分展现了江户时代东西方技术相融和的精湛技艺。高山地区一直因拥有木匠、雕刻师等大批高超技师而闻名,高山祭可以说正是体现了这种特点。高山地区素有“ 飞騨中的小京都”(飞騨是高山市所在岐阜县的古称)的美名,“北阿尔卑斯”的雄山巍巍耸立在眼前,在古色古香的民居间散步,也别有一番情趣。雨天的时候还 可以到敞着门的屋台藏(即存放花车的库房)观赏花车。如果您想更详细地了解花车,也可以到“高山屋台会馆”走一走。
让我们一起舞蹈吧!具有800年历史的日本最大规模的市民文化活动
5月3日~4日
福冈市内
福冈市博多区
经过精心化装的市民们敲打着木勺走街穿巷游行,并在各处的舞台及广场上翩翩起舞。木勺是煮饭用的厨房用具,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在家准备做饭的女子即兴加入通 过自家门前的游行队伍的情形。精心装饰的“花汽车”队伍也很有趣。4月底到5月初恰逢长假连休,也就是所谓的黄金周,每年约有200万人前来博多参加 DONTAKU节,创造了日本国内聚集人数最多的记录。对于游客的即兴加入,DONTAKU节是非常欢迎的,请您一定也来感受一下节日的气氛。
“DONTAKU”一词来自荷兰语的“Zondag”,是“周日”、“休息日”的意思。该节始于1179年的新年表演活动,当时名为“松囃子”。江户时 代,如若要拜访福冈城的城主,得由扮成吉祥神灵模样的人打头组成游行队伍(日语称“通物(TORIMON)”)。明治政府曾以奢侈为由一度禁止了这一传统 活动,后由市民将其更名为“DONTAKU”并保留下来。在第2次世界大战期间,博多DONTAKU节再次遭到停办的命运,战后,为了尽快给城市注入生 机,重又恢复了该节。由此可见,博多DONTAKU节真正是市民的庆典活动。现在,它已更名为“博多DONTAKU港节”,在博多港也举办一些现场活动。
在沙丘上空放飞100多只大风筝,整个比赛畅快淋漓
5月3日、4日
静冈县浜松市 中田岛沙丘
静冈县浜松市 中田岛
比赛在可望见远州滩的日本三大沙丘之一的“中田岛沙丘”进行,100多只风筝飞翔在中田岛沙丘的上空,其中还有许多3.5m×3.5m的大风筝。随着一声 喇叭响,比赛开始了。5mm粗的麻线纠缠在一起,利用摩擦割断对手绳线时的那种畅快淋漓的感觉,是比赛的魅力所在。有的绳线被太阳晒得都能闻到焦糊味。在 专线班车站旁边的会场,可以体验放风筝,请您务必亲自体会一下风筝在天空飘舞的感觉。
相 传比赛起源于16世纪,人们放飞大风筝,祝贺浜松城的城主喜得贵子。在浜松,至今依然保留着男孩儿出生时放飞“第一支风筝”的传统。此外,每年的5月5日 是祝福男孩儿茁壮成长的日子,家有男孩儿的人家有悬挂“鲤鱼旗”的习惯。因为据说鲤鱼能跳过瀑布,如果男孩子也如此强健,那么将来一定能飞黄腾达。浜松市 的人家特别重视这一天,屋前都要立起10米高的圆木,专门悬挂“鲤鱼旗”。
夜晚,在浜松市中心区,可以看到100多台“御殿花车”,那是载有三味线和笛子乐队、饰有精美雕花的花车游行队伍。最初,花车游行是为了迎接放风筝归来的 年轻人而举行的。除了这些“浜松祭”的固定节目外,在浜松站前的多功能设施——“ACTCITY”等处,还有更多的有趣的娱乐项目在等着您。
在柴火映照下上演的美丽而神秘的音乐剧
5月11日、12日
奈良市 兴福寺
奈良市登大路町
表演薪御能的户外舞台搭建在已被选入世界遗产的奈良“兴福寺”的草坪上,它是日本传统的音乐剧。所谓舞台,就是在草坪上铺一块大木板,四角立起竹竿,再用 绳子连接起来的空间。傍晚时分,燃起篝火作照明,戏剧就可以上演了。“薪能”意指“在围着柴火的酒宴上表演的能剧(日本传统的音乐剧)”,而在兴福寺,人 们出于崇敬之情将其称为“薪御能”。这种剧原本是在往兴福寺运送神圣的薪柴时表演的,如今在其它地方也可以看到,但兴福寺的“薪能”是它们的鼻祖,据说兴 福寺第一次上演“薪能”是在869年。
能剧演员戴着涂漆的木制假面,身着雍容华贵的服装,但从不用声调表现人物感情。笛子和大鼓奏出的音乐简单质朴,蕴含神秘的美感,这是能剧的特点。另外,表 演当天,还可以看到古典喜剧“狂言”,“狂言”从前是在“能”剧表演的间歇时间上演的。与以歌舞为中心的“能”剧相比,“狂言”中有很多对白和滑稽的动 作,因此常常引发观众的一片笑声。
如果您想仔细观赏,应及早去占位。当然您也可以提前买票,以确保演出当天的座位,1天的票价是3500日元,2天的通票是5000日元。关于门票事宜,请咨询奈良市观光协会。
此外,奈良市春日野町的春日大社这两天也都在上午11时上演能剧。11日在舞殿表演的“咒师走仪”和12日在若宫社表演的“御社上仪”,都取的是仪式名称。但是,12日的舞台较小,不站在前面可能看不清楚。
利用鸬鹚捕鱼的传统捕鱼方式,卓别林曾对此赞不绝口。
5月11日~10月15日
岐阜县 长良川
岐阜市湊町
因水美而闻名的岐阜县长良川河,延续着利用水鸟鸬鹚捕捉香鱼(生活在日本的小鳟鱼)的传统捕鱼方式。身着古老服装的“鹈匠(驯养鸬鹚捕鱼的渔夫)”轻松驾 驭着10~12只野生海鸬鹚,成功地将鱼(或者“小鳟鱼”)捕上船。这种利用鸬鹚捕鱼的场景,在5月11日至10月15日期间,除了满月之夜和大雨天之 外,每晚都可以看到。您可以坐在小木船里一边饮酒就餐一边观赏。这个活动已经延续了近1300年,一直受到国家的保护。
鸬鹚捕鱼一般从晚上19:30左右开始,照明只有船上的火把。载着鹈匠的小船慢慢划出河面,只听得鹈匠一声招呼,鸬鹚便齐头扎进水里开始捕起香鱼,观众群 中顿时响起一片欢呼声。最后,6艘船并排一起往浅滩里驱赶香鱼的场面更是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查理・卓别林为了观看鸬鹚捕鱼,曾两次访问长良川,并连连 称赞“精彩”。
鹈匠属于国家机关(※具体为“宫内厅”)公职人员,向天皇奉献香鱼也是他们很重要的工作。鹈匠之职规定世代要由长子继承。为了训练,他们每天都与鸬鹚生活在一起。在长良川附近的“鹈饲之乡”,可以近距离观察鹈匠的生活,可以轻松 跟他们打招呼。
神田祭
100多座神輿云集、由300人组成的抬轿队列缓慢穿过东京市区。
距5月15日最近的周六和周日
东京 神田明神
东京都千代田区外神田
神田祭堪称日本三大节庆活动之一,也是东京最有名的一大节日。江户时代(1603~1867年),游行队伍受到将军保护,允许进入将军居住的江户城中,因 此也有“天下祭”(“天下”意指“将军”)的之称。主打活动在阳历的奇数年举行,阳历偶数年的活动则规模较小。按年轮换规模的规定,是江户时代的将军考虑 到节庆活动过于豪华铺张而制定的。
奇数年时一定要看的是周六的游行队伍。队伍大约由300人组成,穿过神田、日本桥、大手町、丸之内等东京都中心区。队伍当中既有屋檐上挂有凤凰等饰物的神 輿,也有各种各样的花车,还有坐在马上的神官,场面十分盛大。周日这一天,会有从各镇赶来的大大小小近100台神輿聚集到神田明神。如果想购买纪念品,建 议您选择印有节庆活动场景的T恤衫、折扇或布手巾等等。
作 为节庆活动会场的神田,是江户时代江户(即现在的东京)的中心街区。因此,在神田出生的人被称为“江户子”(即“老东京”)。“江户子”向来给人一种做事 麻利、有气势的印象,神田祭充分反映了这一特点,热闹的景象足以让人感受到其能量。周六、日和法定节假日对外开放的神田明神资料馆里,陈列有神田祭的实景 模型及花车模型等。如果您想了解更多神田祭的情况,去资料馆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葵祭
古典而优雅的节庆活动。一千年前的豪华队列重现京都。
5月15日
京都市下鸭神社、上贺茂神社
京都御所:京都市上京区京都御苑
下鸭神社:京都市左京区下鸭泉川町
上贺茂神社:京都市北区上贺茂本山
身着绚丽夺目的古代衣装,化着古式妆容的500人游行队伍穿行在京都主要街道上。因为游行人群的衣衫、甚至牛和马的身上都有葵叶装饰,所以该节庆活动被称作“葵祭”。
游行队伍再现的是当年向下鸭、上贺茂两神社传送天皇谕旨和供品的官员队伍场面。队伍中官级最高的是腰系金剑、骑在马上的敕使(即传信人),紧随其后的是供 品。队伍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以侍奉神灵的女王的代理人为主的女子队列,其女主角从居住在京都市内的未婚女性中进行选拔。女主角身穿古代的宫廷正装“十二单 ”,就是把12件和服一件套一件地穿在身上,光是衣服的重量就达30公斤。
在日本的古典文学当中,所谓“祭”,其实指的就是“葵祭”。“葵祭”上忠实继承古老传统的游行队伍,令人感觉仿佛又回到了10世纪。游行队伍10点半前后 从天皇一直工作、生活到1869年的京都御所出发,经过下鸭神社,15点半前后抵达上贺茂神社。到达神社后,将开始舞蹈、骑马疾驶等现场表演。
可在世界遗产胜地观赏的千人武士游行
5月17日、18日
枥木县 日光东照宫
枥木县日光市山内
“例大祭”意为神社定期举办的大型祭祀活动
日光春季例大祭的精彩节目是18日举行的身着武士服装的逾千人游行队伍——“百物揃千人行列(意为“百物齐全千人队列”)”。已被选入世界遗产的日光“东 照宫”祭奉着江户时代开创德川幕府的德川家康(Tokugawa Ieyasu,1542~1616年)。游行队列再现的正是当年遵照德川家康的遗嘱,将其坟墓从远处的静冈县移至日光时的情景。
出发地点是位于二荒山神社南侧“神桥”桥畔的“御旅所”神社。打头的是载着德川家康等3位将军魂灵的3座神輿,跟随其后的是坐在马上的神官、以及身披铠甲头戴头盔的武士。虽然没有特别的表演,但光凭这威风凛凛的华美游行队伍也足以令人感受到武士的荣耀。
到达东照宫后上演的名为“雅乐”的古代宫廷音乐及舞蹈表演也是一大看点。17日,还会举办扮作武士形象骑马射箭的“流镝马(骑射比赛)”活动。10月份还会再次举办这样的游行,但规模要小一半。
在保留了传统文化的街区举办的东京最热门的神輿节庆活动
5月第三周的周五、周六和周日
东京浅草神社
东京都台东区浅草
浅草三社祭在保留传统风貌的浅草举办,是东京具有代表性的神輿节庆活动。节日的3天时间里,每年都能迎来数十万名游客。肩扛几十座神輿的人们所表现出来的 热情也非比寻常,其中还有全部由女性或孩子来扛的神輿。途中,可以看到神輿剧烈晃动的场面,这是表示坐在神輿里的神灵的神力高升。周六中午时分,大大小小 的神輿聚集神社后,开始走街串巷游行。到了周日,队伍中会多出3座特大神輿,这些大神輿清晨6:00从神社出发,再回到神社时已将近晚上20:00。
除了神輿之外还不能错过的,是周五13:00开始的游行。载着吹笛人和打鼓人的花车,以及打扮成传统手艺人的歌者、舞者等,从柳街一直游行到神社。
抵达神社后,可以观赏“编木(BINZASARA)舞”。舞者身着华丽衣装,手持名为“BINZASARA”的、用竹片连缀起来的乐器翩翩起舞,祈求丰收和子孙后代的繁荣。“编木”的演奏有点像手风琴,通过一开一合,弹奏出丰富的旋律,十分有趣。
20多艘船在京都重现古时河上游水的场景
5月的第3个周日
京都市 大堰川
京都市右京区嵯峨朝日町
在流经京都岚山的大堰川河上,20余艘船重现1000年前乘船游水的场景。每年都有10万名观光客专程前来观赏这优雅的场面。节日活动由临近的车折神社主办,起初是为了迎接天皇来此巡游而举办的。
正 午12点,神社仪式结束后,身着古代衣装的人们走过美丽的渡月桥,乘上渡船。除身穿鲜艳古装的大人外,还可以看到穿和服的可爱的小孩子们。船头设计成龙头 或乌鸦头的模样,也颇有趣。河上的每艘船都有各自的主题,有的船演奏乐器;有的船表演舞蹈;有的则吟诵诗歌。其中最为优美的要数身穿12件和服即“十二单 ”的年轻女子们往河里投放各种颜色折扇的场面了。
车折神社因祭奉艺能之神而闻名。即便是大腕明星,也会来此祈求表演才能更进一步或人气更旺。如果您希望自己的歌唱或舞蹈水平提高,不妨来这里祭拜一下 。
6月
夜晚,在京都具有代表性的神社里表演的优美音乐剧
6月1日、2日
京都市 平安神宫
京都市左京区冈崎西天王町
夜色中,在篝火的照明下,日本最古老的音乐剧“能”拉开了帷幕。舞台所在的平安神宫,是在794年建造的宫殿的基础上部分恢复当初原貌的著名神社,入口处 竖立的红色鸟居(立在神社入口处的门)也是京都的象征。许多人聚集到此,就是为了在这样一个古都的古老氛围中观赏“能”剧。
“能”剧由戴着木制涂漆面具,穿着华美服装的演员表演。虽然他们从不通过面部表情或者声音流露内心情感,也少有动作,但日本人却能从中感受到日本独特的静谧之美。与此形成对比的是,能剧的间歇时间表演的古典喜剧“狂言”,狂言既有对白,也有较大动作,极尽幽默之能事。
薪能的门票从4月底就开始发售,还是尽早购买为好(2006年的公演门票价格为:当日3300日元、预售2500日元)。另外,薪能表演期间,正值平安神宫内开阔的日式庭园里2000株花菖蒲和水菖蒲盛开。水菖蒲常用来形容美丽的日本女子,深受日本民众的喜爱。
从古代传承下来的欢歌载舞、祈祷稻谷丰收的祭神仪式
马铃声响起,100头马匹从山里的村庄游行至镇
6月的第2个周六
岩手县鬼越苍前神社
岩手县滝泽村鹈饲
大约100匹配上鲜艳马具、系着很多响铃的马儿,一路从滝泽村行至盛冈市,行程大约15km。日语中将这个节日称为“嚓咕嚓咕马子节”,就是模仿马匹行走 时发出的响铃声而命名的。这朴素悦耳的声音,被日本环境厅选入“亟待留存的日本之音色风景100选”。马脖上挂着的形似面包圈的饰物也能发出清脆的响声, 据说旧时套上它是为了驱赶豺狼。
插秧不但对农民,对马匹来说也是一项重体力劳动。为庆祝插秧结束、慰劳马匹的辛苦,
人们从200年前就开始了这项活动。岩手县过去是著名的马匹产地,有人马同屋居住的习惯,可见人们对马的重视。
节日当天9:30,马队从祭奉马神的滝泽村苍前神社出发,经过JR盛冈站前,14:00前后到达盛冈市内的盛冈八幡宫。欣赏马队在市内的现代风景中穿行的场面虽然也很有意思,但如果想更多地感受传统习俗,建议您到坐落在岩手山山麓的美丽的滝泽村去看一看。
身着古装的500人的游行队伍穿越东京中心。用1周时间来体验日本的传统文化。
6月10日~16日
东京 日枝神社
东京都千代田区永田町
山王祭与神田祭同样,是被江户时代(1603~1867年)将军准许进入江户城的著名祭典,也是日本三大节庆活动之一。山王祭要在阳历偶数年的6月15日,进行名为“神幸祭”的主打游行 。
大 约500名身着古装的民众,游行于东京站、银座、国会议事堂前等东京中心街区。队伍里包括屋檐上饰有凤凰的神輿、花车、扛鼓的、骑马的、穿着鲜艳和服的乐 团、舞者等等,长达600米,还有扮成传说中神通广大的红脸膛、长鼻子怪物——天狗模样的人。队伍8:00从神社出发,再回到神社时已是傍晚时分了。
节日期间,不但有名为“生花”的日本的插花艺术展,还在庭园里布置了品尝日本茶的座席,您可以在此体验日本的各种传统文化。此外,您或许还能看到钻大茅草 环的人,因为钻这个茅草环可以洗清半年来不知不觉犯下的罪过。据说,钻草环时手里拿的偶人可以代自己接受各种惩罚。为了下半年与幸福相伴,您不妨也钻钻草 环。
7月
男子们肩扛1吨重的花车飞奔,华美畅快的夏日祭典
7月1日~15日
福冈县博多市 栉田神社
福冈市博多区上川端町
男子们肩扛重达1吨的名为“山笠”的祭礼用大花车,全速跑过博多市内。男人们倾注全力撑起“山笠”的样子,令大约100万游客感动不已。
山笠分为装饰用的色彩鲜艳的“饰山”和扛着走的“抬山”两种。“饰山”7月1日开始摆在街头展示,市内散步时就可以稍带参观了。“饰山”高达10来米,上 面装饰有模仿武士和当红动漫主角做成的偶人,无一不体现出博多偶人工匠们的精巧技艺。过去,这样大的“山笠”是要扛着四处跑的,后来由于牵扯到电线、电灯 的安全,如今只作装饰用了。摆在栉田神社里的山笠1年之中随时都能参观。
扛“抬山”活动从10日就开始,但最热闹的还要数祭典达到高潮的15日。清晨4:59,随着鼓声的响起,第一架山笠出发。5公里的路程要在30分钟左右跑完,不但要比谁的时间最短,还要展现姿态的雄伟美丽。
有意思的是,节日期间,博多当地人绝不吃“黄瓜”,即便是混在沙拉中的黄瓜也要挑出来,据说这是因为黄瓜的切断面与栉田神社祭奉的“祇园神”标志相似的缘故。
手举50公斤重的巨大火把,在山中神圣的大瀑布前跳起群舞。
7月14日
和歌山县 熊野那智大社
和歌山县那智胜浦町 那智山
作为日本三大火节之一的那智火祭,在已被选入世界遗产的和歌山县熊野的群山中举行。
饰有折扇、镜子,高达6米的12座大红神輿象征着神社近旁的“那智大瀑布”,熊野那智大社一直把这座瀑布尊奉为神灵。火节上,您可以观赏到12根重达 50kg的大型火炬仿佛要将神輿烧焦似地神秘舞动的场景。大火炬代表着熊野的12位神灵和1年之中的12个月。举办火节的目的,是要让各路神灵在象征着神 圣瀑布的神輿上附体,并通过火的洗礼,使生命力更加顽强。
节庆活动一开始,只见抬神輿的人群大声吼叫着跑上神社台阶,而举着大火炬的人群则跑下台阶,此时四周的游客中爆发出高声喝彩。之后,神輿与火炬一起向那智瀑 布移动,在那里将举办祈求瀑布之神赐予神力的仪式。瀑布从133米的高处落下,背后绵延着原始森林,不禁给人一种神圣之感。因为仪式现场非常拥挤,所以如 果您想仔细观看火节,最好提前在瀑布前等待。
有“移动美术馆”之称的华美的大型花车,穿越京都的主干道。
7月1日~29日
京都市 八坂神社
京都市东山区祇园町
八坂神社节庆活动被人们亲切地称之为“祇园SAN(日语中拟人化的称呼)”,其最精彩的节目于7月17日在京都的主干道上演,豪华的游行队伍由大约30座 名为“山矛”的花车组成。每座花车高达6米多,两层结构,顶端插有类似长枪的高竿。由于花车上装饰有纺织物、印染品、雕刻等精美工艺品,故有“移动美术馆 ”之美名。
游行队伍中,化妆儿童和演奏笛子、大鼓和钲的艺人坐在花车的二层,有的花车上也载有偶人。庙会的起源相传是1100年前,人们为了安抚掌管疾病的神灵,扎起花车走街串巷开始的。
节日期间备有收费的指定座席,相关事宜请提早向京都市观光协会(http://www.kyokanko.or.jp/)咨询。另外,14日~16日期间 举行名为“宵山”的前夜节,装饰在各街区的几十座花车灯火通明,四处飘荡着名为“祇园囃子”的节庆音乐。节日期间,在四处欣赏花车的同时,您还可以购买用 细竹做成的驱邪“护符”。
除此以外,祇园祭期间,京都人有在自己家里公开展示所收藏的珍贵美术品的习惯,人们称之为“屏风祭”。这是参观传统的京都日式房屋的大好机会,但需要注意的是,因参观地点是普通市民的住宅而非美术馆,应当遵守文明礼仪。
年轻人夜晚在河里肩扛神輿,装饰成怪物模样的花车在街中游行。
7月22日~24日
爱媛县宇和岛市 和灵神社
爱媛县宇和岛市和灵町
最大的看点是24日夜晚举行的名为“疾行”的抬神輿活动。年轻人只凭借火炬的指引,在黑暗的河流中,肩扛从宇和岛港口用船运至须贺川河口的3座神輿奋力前 行。到达和灵神社后,他们一边抬着神輿,一边围着河中竖立的神圣之竹跳起群舞。接着,青年们开始竞相攀上竹竿,夺取挂在上面的护符。隆隆作响的大鼓声、年 轻人们的热情、和着游客们的兴奋,逐渐把场面推向高潮。有的游客为了更好地观看这一场面,从白天就开始在此守候。
当日白天举行的“宇和岛牛鬼祭”也可谓酣畅淋漓。人们抬着用大约6米长的红布包裹着的怪物偶人沿街游行。怪物形象怪异,牛身上长着令人恐怖的、被称之为妖怪的“鬼”头。
和灵大祭期间还举办烟花晚会、舞蹈大会等。您也可以到宇和岛市经营的斗牛场,观看巨牛争斗的斗牛场面。作为整个节庆活动中心场地的和灵神社,其入口处竖立着用石头搭建的“鸟居(神社入口的门)”,它是日本第一大牌楼,您可千万不能错过。
拥有1000多年历史、传承战国时代武士道精神的传统节庆活动
7月24、25日
大阪天满宫(地址:大阪市北区天神桥2-1-8)
大阪府大阪市
具有1000多年历史的天神祭堪称“日本三大节庆活动”之一,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水上庆典。它是祭奉“学问和艺术之神”菅原道真(845-903) 的天满宫在夏季举办的节庆活动。节日期间,市内各处都开展神乐(祭神时演奏的音乐)及文乐(木偶剧)等日本传统艺术表演,大阪街头一派节日气象。
活动的看点是3000名身着奈良平安时代(8~12世纪)宫廷装束的民众与神輿一起缓步前行的“陆渡御”,以及上述人群从天满桥畔分乘约100艘船逆流而上的“船渡御”。
傍晚时分,篝火(警护或打鱼时为照亮周围点起的火)照明下的船身倒映在河面上,有种难以言喻之美。河两岸的观览席上,市民和游客们一边纳凉,一边为“天神祭奉纳花火(意即天神祭供奉的烟花)”叫好。
此外,当游行的人群回到天满宫时举行的“大阪缔(意即大阪结曲)”也值得一看。节奏分明的手打拍子和号子声,令人感受到不同于东京的大阪之“风流潇洒 ”(江户时代,町人(即住在城市的手艺人和商人)所崇尚的生活理念。比如,文雅又不失风情称为“风流潇洒”)。要想了解大阪,没有比参加天神祭更合适的庆 典了。
在日本三景之一的严岛神社上演的日本中世纪贵族的余兴节目
7月下旬~8月上旬(阴历6月17日)
严岛神社(广岛县廿日市市宫岛町1162-18)
广岛县廿日市市
“管弦”指的是用雅乐(日本的宫廷音乐)中所使用的笛子、大鼓、筝(日本的弦乐器)等乐器合奏出来的音乐。很早以前,日本的都城就有泛舟池塘或河流,在船 上弹奏和欣赏管弦乐的优雅习俗,称作“管弦游”。距今约800年前,平安时代末期的武将平清盛(Tairano Kiyomori,1118-1181年)在建造严岛神社时,将当时的风俗引入该地,以抚慰神灵。在濑户内海上举行的这项祭神仪式,逐渐演变成让人联想起 贵族文化鼎盛的平安时代的优雅而富于活力的节庆活动,如今已发展成为“日本三大船祭神仪式”之一。
已被选入世界遗产的严岛神社,其最大特色就是建在海上的“大鸟居(即立在神社入口处的门)”、以及海水涨潮时浮在海面上的神殿(神社建筑)。管弦祭就在严岛 神社举办,载着神灵的“御座船”,边演奏管弦乐,边举行仪式。傍晚时分,船上的篝火(警护或打鱼时为照亮周围点起的火)燃起,纸罩烛台(日语称“雪洞”) 和灯笼也被点亮,灯火通明的御座船在3艘船的引导下,徐徐划向对岸的“地御前神社”。地御前神社的祭神仪式结束后,御座船经过末社(配套的小神社)半夜时 分回到严岛神社。节庆活动的主角是管弦乐曲。闭上双眼,沉浸在优雅的韵律中,时光仿佛又回到日本的中世纪。
数万发五彩缤纷的烟花在东京平民区的夜空绽放
7月的最后一个周六(遇小雨如期进行,如遇暴风大雨则顺延)
【第1会场】樱桥下游~言问桥上游;【第2会场】驹形桥下游~厩桥上游
东京都台东区、墨田区
隅田川花火大会是东京具有代表性的烟花大会之一。7月份的最后一个周六,数万发烟花将平民区的夜空装点得五彩缤纷。据说,烟花大会是从江户百姓在纳凉时欣 赏烟花的习惯演变而来的,后来发展成为一年一度的节庆活动。也有说法认为,该节起源于第8代将军德川吉宗(Tokugawa Yoshimune,1684-1751年)时期,为安抚因饥饿或疾病而死去的亡灵、驱散病魔而举办的“水神祭”。从明治到大正,再到昭和(19世纪后半 期~)初年,该节庆活动几乎年年举办。近年来,由于周边地区交通量增多、建筑物密集等原因曾一度中断,1978年更名为“隅田川花火大会”重又亮相,此后 逐渐成为东京夏季一道固定的风景线。关于燃放烟花时人们发出的“键屋”(即键屋烟花铺)或“玉屋”(即玉屋烟花铺)的传统吆喝声,据说是从隅田川烟花大会 前身——“两国川开”烟花大会上,老东京们呼喊比试双方的烟花铺名字,为其呐喊助威的习惯遗留下来的。
观看烟花的最佳位置是流经东京市区东部汇入东京湾的隅田川周边,特别是浅草站附近,这里常会聚集大批观众。烟花大会过去曾在两国桥附近举办,现在则移至上 游,以樱桥下游~言问桥上游为第1会场,以驹形桥下游~厩桥上游为第2会场。因是河岸地,且河面较窄,建筑物较为密集,所以最大只能燃放直径约为15公分 的烟花,但从楼群中仰望的烟花,仍足以震撼我们的心灵。